先来说春天穿衣服的问题。春天逐渐转暖了,但是乍暖还寒,昼夜温差比较大,所以有“二月休把棉衣撇,三月还有梨花雪”这句古老的谚语,这句话很形象地告诉我们春天的气候特点。所以后来就有了“春捂秋冻”的老话,其实就是劝我们春天脱棉衣要脱晚一点,要多捂一点,以防昼夜温差较大,一寒一热出现受风感冒的情况。当然,这个“捂”也要适度,要根据气温的变化来穿脱衣服,尤其孩子更是这样,早晚气温比较低的时候可以多穿一件,到了中午热的时候就可以脱一件。当然,户外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可以多穿,到了室内,家长一定要注意适当减一到两件衣服。
除此之外,春天活动都比较多了,我们都愿意出去玩儿,外出活动建议还是要选择相对开阔的地方,比如爬山、游园都是不错的选择。到了周末,很多家长会带孩子到博物馆去参观学习,博物馆这种场所较为封闭,而且周末参观者较多,建议参观时戴好口罩。
春天风大,风干物燥,所以有些人会出现口唇干裂、咽干口渴的表现,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足够的饮水,尤其是孩子,同时要注意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,少吃辛辣或油炸的食物,这些都容易化燥伤阴。
春天出现的流感或者传染病属于中医温病的范畴,常表现为发热、咽痛等风热证候。建议用一些药食同源的草药煮水代茶饮。举一个例子,可以用菊花、苏叶、陈皮这三味药煎汤代茶饮,既可以疏风清热,还可以散寒,同时还有和胃的作用。如果食欲不太好,可以加点炒山楂、炒麦芽,如果口干明显,也可以加点百合和麦冬。(中国中医药报,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李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