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访问广东振华医学研究院官网!
联系我们

广东振华医学研究院

电话:0769-22314696

邮箱:921733120@qq.com

地址:东莞市莞城区莞太路120号金马大厦6楼

中医中药

如何区别应用粉葛根与柴葛根

发布时间:2024-09-06人气:

葛根是一味历史悠久的经典药物,首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列为中品,医圣张仲景的《伤寒论》《金匮要略》均有使用,创立了诸如“葛根汤”、“葛根芩连汤”等名方,几千年来沿用不衰。然而近年来,随着药理研究的深入和2005版《药典》颁布之后,柴葛根被确定为正品葛根入药,而粉葛根只能用作食物,禁止入药。这造成了很多临床医师的迷惑,二者到底有何本质的区别,粉葛根的药用价值真的不好吗?

实际情况是,现在很多药房里还是备有粉葛根,大多数时候还是在混用,大多数医师也仅仅知道粉葛根淀粉含量高,柴葛根有效成分多。至于二者如何正确区别使用并没有明确的概念。要区别二者的本质,需要从葛根的历史源流、药理成分来分析。

《神农本草经》载“(葛根)主消渴,身大热,呕吐,诸痹,起阴气,解诸毒”。张仲景的葛根汤、桂枝加葛根汤、葛根芩连汤治“项背强几几”、“自下利”、“利遂不止”等症。这些作用被后世医家概括为“生津、解肌、升阳、止泻”。常用于治疗消渴(糖尿病)、热病烦渴、风邪束表导致的项背不舒以及脾阳不升之泄泻等。

那么,这些功效和葛根的哪些成分有关联呢?是通过哪种作用机理来实现的呢?

首先,《本经》所说的“主消渴”,也就是功效中的“生津”,这一方面古今医家多用粉葛根,如张锡纯、施今墨、赵锡武、章真如、祝谌予、朱良春等,在辨治消渴(糖尿病)时均使用粉葛根。这可能和葛根所含的淀粉有关。中医治疗消渴的很多药物含淀粉或粉质较多,认为具有生津功效,如山药、天花粉等。陶弘景《神农本草经集注》说:“(葛根)解温病发热。南康、卢陵间最胜,多肉而少筋,甘美。”这里的“多肉而少筋”,正是粉葛根的特征。从这个方面看,在粉葛根在“生津”方面要优于柴葛根,常用于治疗糖尿病和外感表证的阳明热证。粉葛根也常用于消酒毒,唐·孟诜《食疗本草》载:“(葛根)消酒毒,其粉亦甚妙”。

其次是“解肌”的功效,用于治疗“项背强几几”,即风邪束表,郁滞经络导致的项背不舒;也常用于治疗颈椎病。关于这一作用机理,传统的解释是邪气痹阻,经气不通,失于濡养,葛根能“升津液,舒筋脉”,在这里出现了“津液”,可考虑粉葛根。但现代研究发现,“项强”大多是颈部浅表毛细动脉的一种痉挛状态,在风寒感冒当中很常见。葛根的主要成分葛根素、葛根总黄酮能够扩张血管,解除痉挛,改善微循环,从而缓解症状。对于高血压引起的项强,是动脉的痉挛状态,用葛根也有良效(项强现代研究方面源自张廷模教授讲解的《中药学》视频)。治疗“项强”既有传统的“升津液,舒筋脉”的解释,也有现代的药理研究,到底该如何区分呢?在外感风邪,伴有口渴、发热等症状时最好用粉葛根,治疗颈椎病、高血压时最好用柴葛根。

再其次是“升阳止泻”功效。《本草正义》谓葛根“最能开发脾胃清阳之气”,常用于外感所致的泄泻,如葛根汤、葛根芩连汤。葛根还用于脾虚久泻,多煨用,常与党参、白术等药配伍应用。张廷模教授在讲《中药学》时讲到:“葛根含一种淀粉比较多,这种淀粉对于缓解脾虚泄泻是很有意义的。它可以保护胃肠的黏膜,减少一些刺激,减轻一些蠕动,所以它使腹泻有所减轻。所以前人主要把葛根用于脾虚的泄泻,也是有它的物质基础的。”所以葛根止泻,常用于两个方面,一种是外感泄泻,用粉葛根;一种是脾虚久泻,用粉葛根煨用。

以上提到的多是粉葛根,那么柴葛根有什么优势呢?

事实上,葛根是近年来开发利用较多的药物,现代药理研究表明:葛根素和葛根总黄酮是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,改善心肌代谢,抗心律失常,改善微循环和脑循环,降血压、降糖降脂等作用。其有效成分“葛根素”,被制成注射剂广泛应用于临床,治疗冠心病、心绞痛、心肌梗死、视网膜动静脉阻塞、突发性耳聋及缺血性脑血管病、糖尿病、老年性痴呆等,疗效显著。

在2000年版药典中,要求柴葛含葛根素不得少于2.4%,粉葛根含葛根素不得少于0.30%。由此可见,在葛根素含量方面,柴葛根优于粉葛根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柴葛根被列为正品。

葛根能扩张血管,抗心肌缺血,增加冠状动脉或者脑动脉的血流量,改善微循环,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以及其他很多疾病,应用非常普遍,这一作用可总结为“活血化瘀”,在治疗这类病症时,应使用柴葛根,对于痹证、外伤等属瘀血证者,也常用柴葛根。也就是《本经》提到的“诸痹”。

综上所述,柴葛根与粉葛根作用各有千秋,应针对不同病症区别应用。粉葛根功效和适应症:①生津:用于消渴(糖尿病)、热病烦渴、醉酒;②解肌:用于外感风寒等导致的项背紧急;③升阳止泻:用于外感泄泻(粉葛根)、脾虚久泻(煨粉葛根)。柴葛根则具有活血化瘀功效,用于心脑血管疾病,如冠心病、高血压、中风等症,以及颈椎病等痹证、外伤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