谷芽为少常用中药。始载于《名医别录》。原名蘖米。具有消食和中、健脾开胃的功能。用于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等病症。
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稻Oryza sativa L.的成熟颖果经发芽后干燥带芽的谷粒。
产地与分布 全国各地均产。
鉴别要点 谷芽为扁长椭圆带芽的谷粒;表面黄色有五条纵棱、果壳革质;断面白色、粉性、味甜。而粟芽为圆形带芽颗粒,果壳淡黄色,无纵棱。两者形状迥异,较易区分。
名典鉴别 ①梁·陶弘景曰:“此是以米作蘖,非别米名也。”②唐·苏恭曰:“蘖犹孽也,生不以理之名也。皆当以可生之物生之,取其蘖入药。按食经用稻蘖,稻即禾广谷之总名。陶谓以米作蘖,非矣。米岂能更生乎?”③宋·寇宗奭曰:“蘖米,粟蘖也。”④明·李时珍曰:“别录止云蘖米,不云粟作也。苏恭言凡谷皆可生者,是矣。有粟、黍、麦、豆诸蘖,皆水浸胀,候生芽暴干去须,取其中米,炒研面用。其功皆主消导。”
快速鉴别 呈长椭圆形而扁的颗粒状,长7~lOmm,宽约3.3mm,两端略尖。表面黄色,被短细毛,并有5条棱形脉。初生根芽长约3~7mm。质坚,断面白色,粉性。气微,味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