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孩子脾胃虚弱,所以爱生病,该怎么办?经常听到妈妈们这样的疑惑,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,主运化,也是营养运输的枢纽,如果孩子喂养不当,很容易出现脾胃不合。妇幼健康科普教你怎么科学调护宝宝脾胃。
食欲时好时坏,有时暴食,有时厌食。
食欲正常,但生长缓慢,别人孩子长个、长体重,自己孩子老样子。
睡眠不好,眠中易翻动、哭闹、易醒,比较烦躁,口气重。
手脚冰凉或手心热,脸色苍白或萎黄。
反复出现腹胀、腹痛、消化不良等症状,或大便干结,成小颗粒状羊屎便,或先干后稀。
如果有了这些表现,说明孩子的脾胃出了问题,需要调治,我们可以从食疗和小儿推拿入手。
材料:苹果1个 瘦肉15-30克
做法:将食材放入炖盅,加满水,隔水炖一个小时。
功效:健脾益气。
(可以连续服用一月,或根据宝宝情况隔日一次。)
小儿四神汤
材料:淮山10g 芡实10g 莲子肉10g 茯苓10g
做法:食材洗干净,加水800毫升浸泡15分钟后放入锅中大火煮开,转小火煮30分钟。注意:小儿一周2-3次即可。
功效:健脾养胃,化湿止泻。(茯苓能够利水渗湿,淮山能够健脾补肺,芡实能够利湿健中,莲子肉清热养心)
小孩饮食习惯不好,消化不良,经常腹泻,饮食不思,日见消瘦,肤色萎黄等,积食、口臭、舌苔白厚日常食疗也可搭配小谷麦汤。
材料:炒麦芽10克、炒谷芽10克、炒山楂5克、茯苓10克、炒白术5克。
做法:将食材放入水中煮45分钟。
功效:具有健脾益气消食的功效。
◆适合脾胃虚弱、食积的宝宝。
顺运内八卦
功效:调理宝宝乳食内伤引起的腹胀、呕吐等症状。
操作方法:以掌心为中心,沿手掌2/3顺时针打圈按摩300次。
揉板门
功效:健脾和胃、消食化积,调理小儿胃口不佳、便秘等症状。
操作方法:操作者用拇指或食指,在宝宝的大鱼际处揉100次。
顺摩腹
操作方法:宝宝取仰卧位,妈妈以一手掌在患儿的脐部及其周围沿顺时针方向掌摩或掌根揉法,持续3-5分钟(配上脾胃油效果更佳)。
捏脊
操作方法:宝宝俯卧位,在后脊背的正中线,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,推拿时宝宝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,用拇指指腹与食指、中指指腹对合,挟持肌肤,拇指在后,食指、中指在前。然后食指、中指向后捻动,拇指向前推动,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。每捏3次提1下,称“捏三提一法”,捏3~5遍即可。
“早晨10秒”判断消化好不好:妈妈判断孩子的消化情况,可以从孩子的胃口(舌苔、口气、)睡眠、大便三方面入手。
一、看胃口
看舌苔:检查孩子舌苔是否厚腻。如果明显很厚,那多半就是积食了。
闻口气:口气就是胃气,如果孩子口气大甚至有酸臭的感觉,那多半也是食物不消化,积滞在胃肠。
二、看睡眠
“胃不和,卧不安”,孩子在这一方面的表现尤为明显。睡得不安稳,如哭闹、说梦话、翻来覆去、趴着睡,那孩子多半是脾胃不合。
三、看大便
大便也是最直接体现孩子肠道状况的。如果消化不好,孩子会出现便秘、腹泻、便便有奶瓣、残渣、味道酸臭、呈鼻涕样等情况。
判断孩子脾胃情况,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,比如手上有倒刺,脸上有白斑,鼻梁上、额头上有青筋,长眼袋等,这样的孩子大多长期脾虚、积滞。